2020年6月30日 星期二

太自以為中心是很多社會問題的根源

為甚麼他查我身份証?因為我是黑人。為甚麼他搜我書包?因為我是年青人。為甚麼他用「他」而不是「她」?因為他歧視女人。當你有不如意事的時候,自以為中心的想法就會覺得別人針對你,故意匀難你,然後你就會上街,要反抗,反一些無中生有的「歧視」,反對整個政府,提出無理的要求,例如西雅圖國會山自治區的30個訴求(慶幸他們好像沒說「缺一不可」)。

如果你向一個普通人提出要求,他不理你、走開,事情就過去了。但政府有媒體監察,沒法「走開」,也沒法說你「白痴」,媒體為搏眼球跟著起哄,你覺得人家反對聲音不大,又有同類人和媒體助攻,就是你對了。現今的習慣是甚麼都要快,有要求就要立刻答應,不答應你就覺得是不回應,結果?行動升級,對方也跟着升級,而當權者的升級一定比你升得多,力度一定比你大,結果你受到的鎮壓越來越多,受到的限制也越來越多,到頭來,發現原來的福利和權利通通被沒收,不如當初。

其實退一步,想想你的不如意可能是皆因對方的無心之失,或只是一個群體中的壞蘋果,而不是一個systematic social issue。小小事就要反對整個體系,是世界要因你而改變,還是你要先改變自己?


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

有一種人生智慧叫「把事情整體來看」

有一個人到一間餐廳進餐,叫了四道菜式,其中三道菜式很可口,但餘下的一道味道很差。他跟服務員反映那道菜式的問題,再上網去大眾點評給個三星的評級(五星滿分),寫上那天的四道菜式其中三道不錯,就是一道做得太差。



這是一般情況下的做法。

你也可能會見過另外一種情況。那個進餐的人因為那道味道差的菜式,把服務員叫來罵一頓,叫經理來也罵一頓,要求免單。之後,上大眾點評給個一星評級,說在那餐廳吃了一道很差的菜,投訴服務員只道歉了事,不主動提出免單,態度敷衍。

這樣的情況有點極端,但它日常發生的次數其實不少,你有沒有看到過以下情形?

一對戀人在街上走,那個男的對另一個走過的美女看了幾眼,他女友就立刻發火,說他眼神出軌、嘔心、無恥。



一個小朋友因為他媽媽煮了一道他不喜歡的菜,就說他媽媽從來沒有尊重過他,她是故意的,媽媽不愛他,沒待他是親兒,不配做媽媽。

一個女孩問她男朋友可不可以買個電話給她,那男的就說那女拜金,只貪他錢。又或者,那男說沒錢買,那女的就說他不愛她,愛錢多過她。

又或者,一個員工在一個項目上犯了錯,他經理在房裡說了他一番,他就跟同事說那經理針對他、心理不平衡。

一個白人說一個來應徵的黑人技術不夠,不請他,那個黑人就說那白人是種族歧視。



為何會有這些情形出現?為甚麼一些人會把一件小事化大,把無心之失或只是小小的不如意,就把另一方罵得一無是處?我覺得最大的理由就是,他們把自己當做宇宙的中心,而所有對他/她不如意的事都是為了要針對他/她,設計他。他/她們不明白,看美女一眼的男友就如喜歡看花的人;做菜的媽媽有時要在健康和美味上拿到平衡; 想要iphone的女友問男朋友要是愛和依賴的表現; 不想買iphone的男友是想儲錢為大家將來着想。

他/她們忘記了媽媽日常悉心的照料,跌倒時媽媽的安慰;女友用心第一次做給愛人的飯,花心思設計的生日禮物;男友傻乎乎對女孩作出永遠保護和照顧的承諾。

確實,我們偶而會忘記了「把事情整體來看」,忘記了"see the big picture"。



如果我們退一步,「把事情整體來看」,我們會發現那些令我們煩厭的事只是因為一個小小的無心之失,就如發郵件時打錯字般瑣碎。我們的朋友、親人、愛人不會有預謀的讓我們難過,任何的不快都會隨着時間慢慢給遺忘,不會在真摯的關係上留有一絲痕跡。

當我們覺得別人冒犯的時候,只要我們肯接受別人的解釋,就會發現這個世界是很美好的地方,而且好人比壞人多。又或者,如果我們遇到自以為中心的人,切記不要放在心上,要明白有些人的見識限制了他們的思想和言語,他們並沒有特別針對個人。對世事選擇寛容,我們的生活就會更愉快和幸福。

2018年6月17日 星期日

生活小貼士: 手機提醒你要換手機

幾日前,我upgrade部Pixel電話到Android P preview,一開始覺得不錯,快了很多,但發生了多次當機,有時甚至一重啟就當機。終於有一日,它重啟後未去lock screen就已經當,不斷當機(即bootloop),變廢機。



由於部機預設有OEM lock,即不能在解鎖前隨便把系統更新,所以要將資料移除,factory reset。不過factory reset完,一樣不斷bootloop,最後找了些IT朋友幫手,他們給的結論是:

  1. 部機本身有兩個儲存位置放系統,一個位置是給正在用的系統,一個位置是用來更新,所以下載和安裝更新時手機還可以在用,等重啓後手機會轉去用新的系統。這個設計可以減少更新時手機不能用的時間。
  2. 不幸的時,用來更新系統的儲存位置硬件有問題,所以用了新系統後不穩定,最後不斷當機,等死。
  3. Android是只可以更新,不可以降級(這是我的理解,可能理解錯),所以要等下一個新系統出來才可以換回舊的系統位置。當然,就算下次沒事,下下次又回繼續當機。

簡單來說,就是手機的硬盤有問題,要買部新。

像我這些常用手機的人,很多資料都在手機內,而不是所有資料都記得備份,所以手機宣佈死亡當日真的很不開心。微訊和whatsapp的聊天紀錄消失(whatsapp聊天紀錄有每天備份,但我犯了個小錯誤所以用不到)、下載了但還沒有時間聽的多個podcasts消失,恒生mobile app又麻麻煩沒有舊機的話要打去服務熱線才可以在新手機用,還有等新手機來的幾天沒手機用,認真狼狽。幸運的是我所有相片都有用Google Photos備份。

經一事、長一智,我發現其實部舊手機在最近幾個月,尤其兩三個星期前有提醒過我要換機,是我後知後覺:

  1. 手機特別lag, 甚至重啓後都lag。
  2. 有關於硬盤的操作會特別慢,甚至當機,例如下載一個大文件,或者看硬盤存了的戲。
  3. 重啓後即當機,要再重啓。

這些情形在我裝Android P前已經發生,所以應該和Android P沒有直接關係,當然裝Android P的這個動作可能加速了我手機的死亡。我再想想,這些症狀和我幾年前macbook死前都差不多,越想就越後悔自己沒想起。

舊機變慢,很多時都會繼續用,反正沒壞,不想浪費錢。不過,繼續用一部快到期要死的機其實省不了多少錢,因為這只是把消費延遲幾個月。為了延遲幾個月的費用,令自己處於被動,不知幾時沒備份的資料會消失,實在得不償失,執芝麻丟西瓜,大家要引以為鑑。

P.S. 自己多年用Android機的經驗,發覺Android機折舊比較快,不過自己用開Android,所有用開的Google軟件如Google Photos, Contacts, Gmail, Chrome, Calendar在Apple上用很麻煩,唯有繼續用Android,不能轉去iPhone。

2018年5月20日 星期日

五秒法則

很多作者的厲害之處在於可以把一頁紙的內容寫成一本二百多頁的書...





精華在第一部份的最後一章...





這個「五秒法則」就是: 當你想做一件事,或者投入一件事 ,覺得自己遲疑的時候,倒數5秒,5-4-3-2-1, 之後開始行動。 這個倒數的動作幫你集中精神去行動,全心去想需要做甚麼,而不是去作無謂的擔心,給自己借口拖延。

換句話來說,這個法則就是不要說「不」,勇於嘗試,對於本身能力高但沒有信心的人來說確實有用,對能力平凡的人來說也會因去試而製造多了際遇,增加了實踐經驗,也不是壞事。個人認為,「五秒法則」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可行,downside很少。當然,對有家庭負擔,未有空餘時間和錢的人來說,還是先老老實實做好本份,等子女大一點和錢較充足時候再去闖蕩吧。

labels: 拖延, 書評

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應不應該給乞兒錢?

相信很多人都在街上遇過乞兒。他們有的斷手斷腳,有的肥腫難分似身有隐疾,有的好像健健康康就是有點髒,有的帶個孩子好像很可憐。我們經過的時候,都少不了問一問自己,要不要給他們一些錢幫助他們?如果你本身生活艱難,那想也不用想答案是否,但如果你是中產,混得還不錯,幫一下也只是冰山一角,要不要幫?不是說好心有好報嗎,如果不幫,你要怎樣問口跟你子女說,不要看乞兒可憐,就是不要幫?



我認為,無論你有多少錢,也不應該給予乞兒金錢。第一個原因,是我們不應該鼓勵不勞而獲。有件在大陸的軼事是這樣的:一個老太婆在推一輛木頭車賣針線,一名婦人走過剛好要買,就幫老太婆買了三元的針線。這時,一個乞兒走過,婦人好心,就給了這個乞兒十元。如果你看到那老太婆望着那乞兒的眼神,你就會明白當自食其力的人望着不勞而獲的人,心裡有多委屈。所以,讓一個人不勞而獲,是對社會上自強的人不公平。

第二個原因,是不想引出倚賴性、惰性。大部份人都有惰性,當一個乞兒,攤開手問就可以得到金錢的時候,他就會慢慢失去自己努力的慾望。惰性是慢慢培養出來的,如果一開始幾天都乞不到錢,乞兒就會另想法子,自己賺錢(如果想歪了,做犯法的事,我們就要相信警察會解決)。你越早讓一個乞兒知道行乞是不可行,他就越早放棄不勞而獲,想辦法自食其力。

最後一個原因,是給錢乞兒不合乎經濟原則。你可能說,有些乞兒確實要人幫,例如一些傷殘的、老年的。但是,你幫得一餐,幫不了第二餐,你幫了今天,明天又怎麼樣呢?有些你看不見傷殘的人,可能也值得同情,你有時間去了解每一個人的故事嗎?你可以避免遇到受集團操控的乞兒嗎?



做人有善心是對的,自己有餘,幫一幫別人是值得贊許的。關鍵,就在於怎樣去幫。我認為,如果你要用錢去幫,就應該把錢捐去一些非牟利、專門扶助弱勢社群的慈善機構。你可能會覺得,慈善機構都會有行政費,你捐的錢不是100%去到有需要人的手上。但是,你想想,那些機構有專人去計劃如何分配資源。他們不只給人兩餐,還會用辦法鼓勵有能力的人去找工作來脫貧,授人以漁。對一些真的不能自理的人,那些慈善機構也可以把善款集合起來,安排穩定膳食。始終款項越大,議價能力就越大,可以把資源更加善用,規模越大,可以做的事就更多,幫助更多真正有需要的人。故此,有心捐錢幫人的話,還是捐去慈善機構更化算。

2018年4月2日 星期一

不要躦牛角尖

有時,你想到一件不好的事可能會發生,你越想,就越覺得這件事會發生。然後,你就想一個辦法去阻止它發生。你越想,就越覺得你的方法是最恰當。

這方法需要他人幫助,所以你就告訴他人什麼事會發生,你需要他們幹什麼。他們聽了你所描述的情形,有他們自己的想法,覺得事情未必不如你所想,你解決的方法也未必是最適當。他們不同意你,你就開始懊惱。你覺得他們都不懂真理就在面前,他們就是不信你。他們提出了其他的可能性,但你覺得他們提出的可能全部都不可能,你覺得他們的理據都是為反對而反對。

這時,你的心態就是典型的鑽牛角尖。

我明白,很多偉大的人物都有自己的堅持,例如喬布斯對專注的堅持、愛迪生對自己發明的執著、鋼鐵俠馬斯克對上火星和電動車的沉迷。可惜,老實說,你有他們這些才幹的可能性很低,你的堅持通常只是固執的表現。

每個人的思想上都有盲點,所以你要抱有謙卑的心,學習對這個世界持有開放的態度,接受事情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對自己的能力不要過分高估,很多事並不是理所當然。你做任何的事或想出任何的方法,都不會只有一個結果,而是可能出現不同的結果。你可能對某個結果的出現充滿信心,但你要記住,那只是其中一個結果。

當你覺得全世界都太愚蠢去反對你,眾人皆醉你獨醒,這時候,你應該靜心下來想一想,是不是 沒有把其他的可能性想清楚,是不是有那「千分之一」的機會,你錯了。

2018年3月10日 星期六

世界比你想像中更美好

看了一篇關於It's better than it looks閱書報告,想分享一下。我沒有看過原書,但那閱書報告已經基本上講出了原書的重點。在現今負能量資訊可以迅速在社交網絡上爆紅的的時代,我們確實需要一本書發放正能量,提醒大家我們身於歷史中最好的時代,這個世界其實比我們想像中美好,"it's better than it looks"。

香港有中港矛盾,歐美有民族和保護主義抬頭,日本有經濟停濟和人口老化問題,中國有貪污和道德問題,這一切一切都妨礙我們從更宏觀的角度看這個世界。書中提出幾個支持這個世界其實是越來越好的論點:

  • 全球赤貧人數佔比由1990年的37%到現在10%。
  • 人口增長由1960的高位2.3%跌到現在1.4%,農業的創新和機械化解決人口帶來的糧食問題。
  • 人均壽命越來越長。醫療進步,教育和對傷殘人仕的儀器輔助抵消了不良習慣對健康的影響。
  • 由1980年計,森林面積增加了15%。
  • 環保意識增加,例如雪種的規管,令今天的大氣層更健康。
  • 各種石油開發的創新,新能源氣車,和汽車的效能增加令我們避免了石油危機(或至少延遲了很多)。
  • 民主制度的興起令到少數官員在政府的決定難以導致嚴重經濟問題,就算有問題都不會曼延到一個國家的滅亡。
  • 暴力和一些嚴重惡案減少,得益於執法部門新的技術。電話的普及也令到很多罪案有跡可尋。
  • 全球化增加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代替了戰爭。
  • 家電和機械越來越安全,減少使用時的傷亡。
  • 更準確的武器減少無辜市民在戰爭中的傷亡。
  • 全球GDP一直在增加。

從這些理據來看,世界確實是越來越美好。沒錯,我們的社會仍然有不和階,但我們千萬不要受到忽悠多於客觀事實的文章、越來越多人發表無責任意見的社交網站和媒體蒙敞我們的理智。網絡雖然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但也把人類社會帶來的是非傳播速度提高,干擾了我們冷靜和獨立的思考。在這個好像周圍都充斥着不滿的時代,我們要學會勤力點去動動腦筋,擺脫羊群效應,多向好的方面去想,且活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