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4日 星期六

跟巴菲特和芒格學習怎樣找你的終生伴侶

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芒格(Charlie Munger)的投資知識、經驗、和成績都為人津津樂道。他們不是目中無人的土豪,而是品格高尚的紳士,不但對自己要求的道德標準高,對其他人公平,還在金錢上樂善好施,在大道理上慷慨解囊。身為高齡智慧老人的他們對人生的看法也是很值得我們參考,而這一篇說的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人生大事-終生伴侶的選擇。

巴菲特是一個十分健談,風趣幽默的人。他很多時都會接受大學或電台的邀請做訪問。他間中也會用黃色笑話給大家說道理,那些比喻貼切抵死﹕
找工作: 為了履歷好看而去做不喜歡的工作,就好像到老年時才有性。("I think you are out of your mind if you keep taking jobs that you don't like because you think it will look good on your resume. Isn't that a little like saving up sex for your old age?")
過度分散投資: 在後宮有40個女人的話,那你對每個女人也不能認識得很深。("If you have a harem of 40 women, you never get to know any of them very well")
在1974年熊市時投資的建議: 我就像在後宮縱慾過度的男人,而且還給很多人圍著。現在是投資的好時機。("I feel like an oversexed man in a harem. This is the time to start investing.")
金融衍生品的危險性: 衍生品就像發生性行為,問題不是在於我們和誰上床,而是在於她們和誰上過床。"Derivatives are like sex. It's not who we're sleeping with, it's who they're sleeping with that's the problem."
說到找終生伴侶,巴菲特的答案是,"low expection",低預期。簡單、充滿智慧、發人心省。有一段時間,不就是流行著一生只想尋找一個肯挨麥記的女人嗎? 當你找個人對你有低預期的時候,那你只要努力小小,已經可以令到她很開心。她對你有低預期,你壓力就會沒有那麼大,你開心,在這份關係上就更輕鬆愉快,這段關係就會更持久,甚至是大家都響往的一生一世。說起來,選擇對你有低預期的伴侶,就如選低一點的欄讓你更容易跨過去,不就是投資上常說的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嗎?

說到比巴菲特聰明的人,非芒格莫屬。在他倆有意見不合時,芒格對巴菲特經典的一句"Think about it a little more and you'll agree with me, because you're smart and I'm right."(你再花多點時間想一想你就會同意我,因為你是聰明的,而我是正確的。),可以說是高下立見。至於芒格對選擇終生伴侶有甚麼看法呢?芒格認為選伴侶時要考慮的就是「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和巴菲特不約而同地也是和投資有關!原句是
You can't be timid in marriage when you find the right spouse. It might be your only opportunity to be happy in life. Too many people don't act when they should. That's why half of all marriages don't work out.
意思是你要在找到一個條件好的對象的時候,要抓緊機會行動,因為那個可能是你唯一令你一生快樂的機會。很多人常常想找一個最好的伴侶,結果對一個已經夠好的對象遲遲不行動,到機會錯過時才後悔,那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其實芒格還有另外一句也是用機會成本來選擇伴侶:
The right way to make decisions in practical life is based on your opportunity cost. When you get married, you have to choose the best [spouse] you can find that will have you. The rest of life is the same damn way.
他指的是在你想結婚時,你要選擇一個最好的但肯要你的人。跟上一句綜合來解的話,就是你要在遇到一個足夠好的對象時而她也對你有意思,你就要加緊行動,不要錯過!

2016年9月19日 星期一

假如你真的要學價值投資,給你這個學習路徑圖

學價值投資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對這門知識有興趣,二是想增加自己的財富。如果你是為興趣,你要認真的想想,如果你學了後的投資表現也不如恒指,那你還對這門學識有沒有興趣,要不要把時間花在其他你真的有興趣的地方。如果你是為財富,請看我先前一篇不要太早學投資理財和另外一篇投資用指數基金,不用想,不用煩。我可以很遺憾的告訴你,價值投資,易學難精,在精之前,你是很難去持續跑贏指數基金,甚至在精了之後,也要相當一段時間才可以斷定你持續跑贏是實力而不是運氣。對價值投資一知半解的後果可以是毁滅性的,你可能會把幸運之神當作自己的真材實料,信心爆棚的上槓桿,輕則人生計劃推遲,重則從此人生一蹶不振。

看完警告過後,假如你真的要學價值投資,以下是我推薦的learning roadmap(學習路徑圖)...

先看一些入門書,如The New BuffettologyGetting Started in Value InvestingThe Five Rules for Successful Stock Investing(股市真规则),其中The Five Rules for Successful Stock Investing是我個人認為性價比最高的價值投資書。我相信你不用特意去學會計知識去明白這幾本書,但如果你真的想知多一點,可以看看手把手教你读财报菜鸟看财报一学就会Warren Buffett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不怕悶和舊的可以看正規的那本The Interpre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有了基礎知識,知道一些terms後,可以看一些對價值投資各樣題目有針對性的書:

想看原汁原味的,當然是首推巴菲特給股東的信。我覺得看那些信學到的東西不會比看書多,因為那些書的作者都已經把巴菲特的信讀了很多遍,然後將可以學習的地成煉成書本,但讀原著可能會令你有意想不到的領悟。

在看書的同時,也要在網上追一些社交網絡如Seeking Alpha(主要是美股)和雪球(出名的美股,中概股,大陸股,一些港股)。其中Seeking Alpha的幾個contributors很值得看,如
雪球上可以看這幾個:
  • 香港市場先生 (港股烟蒂股)
  • 正合奇胜天舒 (恒大地產3333的超級fans)
  • 闲来一坐s话投资 (關於投資的都有一點吧)
  • 银行螺丝钉 (銀行)
  • 李成东 (很多電商的分析,很多內部訊息,筆者投資京東也因為他。微訊公眾號:东哥解读电商)
  • Tess (性格偏執的清泉,有很多超級好的想法,雖然得罪人較多)
  • 云蒙 (銀行分析多,不過不要聽她那些槓桿或外幣交易)
  • 范小明 (關於互聯網的分析很好,微訊公眾號:范小明的互联网观点)
  • GT周 (給人的感學很像財演,但對科技和創業股的觸覺很好,偏向成長股)
  • 草帽路飞confidlife (對內險,尤其中國平安的分析超高水準)

一些出名的對沖基金經理也很值得看

有一些香港bloggers間中有個股分析,可以參考一點(質素比較參差,所以看的時候要自己多思考)

學了價值投資的理念和知識,要靠看公司年報來實踐。現實中公司的年報資料很多,很易眼花撩亂,我建議你可以先從一些大家認同的好公司年報開始看,看看有甚麼指標可以指出它們是好公司,也看看管理層的決定。你可以由巴菲特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所持有的公司看﹕
  • Johnson and Johnson
  • Procter and Gamble
  • Coca Cola
  • Wells Fargo
  • Phillips 66
還有一些我認為十分好的公司
  • Fastenal
  • Exxon Mobile
  • Alphabet Inc. (Google)
  • Microsoft
  • Facebook
  • Amazon
在香港,你可以看
  • 長和系的公司
  • 恒生銀行
  • 招商銀行
  • 信和置業
  • 中國平安
大陸的看
  • 格力

當然也要看一些爛公司看看為甚麼大家覺得它們爛,我就不舉例子了。

要成為真真正正的投資大師,一定要自己看公司年報,看幾年,寫詳盡的分析,寫下自己每個投資決定的理由。你寫的東西不一定要公開,只要你自己寫下就好。只有經過運用學回來的知識,去看現實公司的年報,寫下自己的分析,做足深度工作,才可以成為價值投資專家,股壇的投資大師。

我在另一個網誌會不斷更新一些讀物的推介。

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退休/遺產理財

何謂退休理財,或者遺產理財?當你有一大筆錢,而你每年需要由這一筆錢去支取生活費時,你就要理這筆錢,為你以後生活準備。投資渠道很多,但簡單穩定的,我認為是股票和債卷兩種。這篇網誌可能和我之前的一篇投資用指數基金,不用想,不用煩有點重複,但那一篇主要是提議你在財產的累積時用每個月的現金流去投資指數基金,而這一篇則是假設你在有一筆突如其來的錢時,怎樣去利用這筆錢來維持你的生活水平。

中國人喜歡磚頭,買房收租養老,是年青人的夢想,中年人的計劃,老年人的理所當然。但你有沒有想過,買房收租的風險呢?如果你是大有錢人,有十幾個房地產收租,那當然是穩穩陣陣安心退休,但你如果和我一樣,小眼晴小耳朵小鼻哥小人一個,沒有父幹,可以買到房自住算了不起,跟老婆奮鬥買多一房收租也勉勉強強,再多幾間房的話是遙不可及的事情。當你的退休計劃是靠一兩間,兩三間房收租的時候,那交不交租是你租客的事,還是你退休的事?你要把退休計劃靠那幾個租客嗎?只要一兩個租客不準時交租,你每月的洗費就沒了四份一,三份一,或二份一,甚至全部,你的退休可以安穩嗎?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你買的地段,租金可以一直在你退休的幾十年升下去嗎?只有幾間房收租,可以分散投資的機會有限,況且你退休時當然不想縛手縛腳,想要去哪兒,幾時去,你話事,但要準時收租的你,可以嗎?一不小心招了個租霸,沒租收還不算,還是花一大筆錢裝修,你心臟負荷到嗎?

長遠來說,可以肯定的是世界上的經濟會越來越好,因為人是越來越進步。在這個世界上經營的公司總括來說,賺的錢,也是會越來越多,這些公司的老闆股東股民,身家也當然會越來越厚。這是我喜歡股票的原因。我想強調一點,我說的是"總括來說",因為個別公司會有倒閉的一日,給別的公司替代,所以做股東,就要做所有公司的股東。當然,買所有公司的股票,每間買一點,手續費高昂,而我們也沒有能力去找每一間公司,發掘每一間新公司。一個簡易的方法就是買基金,不是任意的基金,我說的是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就是追蹤某種指數的基金,所以我們要找的是可以賺取"世界經濟會越來越好"這個信念的指數,就是通過客觀標準,以測量一個地方股票市場總市值的指數,如美國市場的標普500,香港的恒生指數,台灣的台灣加權指數,中國的沪深300,或由MSCI、FTSE等公司編製的幾種指數。這些指數包含了目標市場最大的公司,幾十,甚至幾百間。長遠來說,股票的價值會隨公司業績上升,所以這些測量地方公司總市值的指數,是可以可靠地反映它們目標市場的經濟。追縱這些指數的基金,自然就可以讓基金持有人賺取"世界經濟會越來越好"這個信念的回報。值得一提的事,標普500有很多公司都是世界大公司,所以標普500間接也反映了全世界的經濟,不只美國。

其實也是有測量全世界經濟的指數,例如FTSE Global All Cap Index(美國先鋒集團有追蹤這指數的基金VTWSX),但不是全世界的政府都有足夠的法制去保障投資人的利益,在這些地方的公司會有反映不了這些地方經濟的問題,而且不是每個地方也夠先天條件去孕育出偉大的公司,我們自然要避免一下。現在我覺得法制健全又有先天條件的地方,有美國、英國、歐洲、香港,新加波。其實中國也是可以的,但在中國有很多大的上市公司都由政府控股,對投資人的利益有所影響,所以保守來說我是盡量避免買中國的指數基金,但也不是很反對。

由於世界的經濟也會有起伏,這些基金的價值也會有起伏,對每年要靠這筆資產支付生活費的你,有一個reverse dollar-cost averaging的問題,即平均買入法的反方向,簡單來說就是在市場低價的時候賤賣更多的資產去維持生活,到升市時就「冇仇報」。

我用一個例子來講解reverse dollar-cost averaging是怎樣影響你的資產。假設你把$500,000資產都作定期存款,每年回報1%,每年支出$36,000,10年後你的資產會剩下$175,671。

如果你把資產都放在指數基金,用平均每年6%回報計,沒有支出的話,$1十年後變$1.79﹕
但股市會有上下波動的,指數基金也會,我假設波動如下圖般(因為平均每年複式增長6%,所以10年後$1都是變$1.79)﹕
如果你用這個方法全部資產放指數基金的話,每年支出$36,000,十年後你的本金$500,000會剩下$68,151﹕
你沒有看錯,全指數基金的資產十年後餘下比全定存的資產$175,671還要少!你可以看到,一個大熊年,如上圖的第三年跌70%,支出了你的生活費後,造成了你資產的永久傷害,所以第四第五年的大升市也不能補救。

要減低這種風險,就靠分散投資和我之前提過的再平衡。我用一個70/30的例子,即資產分為股票70%定存30%,其中股票即是指數基金,繼續用我之前假設的每年回報,支出仍然是每年$36,000﹕

用這個70/30投資組合,十年後原來的$500,000還剩下$475,446,比之前純定存或純指數基金的組合好多了,這就是分散投資和再平衡的威力!

由於我們不知要靠一筆錢生活多久,所以我們在計劃時最好要準備這筆錢要支撐到永遠。以下有幾個要點﹕
  1. 支出佔總資產的比例不能太大,如上面的例子是7.2%就太高了,最大的風險不是死的時候還有錢剩,而是沒錢剩的時候人還沒死!
  2. 指數基金最好有兩種或以上,分散一點風險。
  3. 指數基金部份要60%以上,因為投資組合的回報主要靠指數基金。
  4. 定存那邊可以分最多一半用超可靠公司或政府短期債券代替,沒信心的話其實全部做一年定存也可以。
因為這幾個要點,我定了以下的這個方法去做﹕
  1. 先計一計每年要在這一筆錢每年要支付多少。如果你沒其他收入,那就要計你每年的生活費,住宿費,車馬費,雜費,娛樂費,加少少零用錢做緩沖。
  2. 把計好的每年總支出這個數字E。
  3. 將你全筆錢減E,餘下的叫做V。如果E佔V超過4%的話,要考慮省一點,盡量做到E在V的4%或以下。
  4. 如果E低於V的1%,當E是1%好了。
  5. 把E乘10,這個就是V放定存的佔比,叫C%,其餘的錢(1 - C%) = S%,放指數基金,選最少兩種最多三四種基金好了,每一種基金放一樣的金額。這個C和S是以後都不變的。
  6. 即是說,你在剛拿到那筆退休金/遺產的時候,先把你第一年的生活費E放你隨時可以提取的地方,例如銀行活期(你不介意麻煩的話可以一半活期,其餘一半放六個月定期之後到六個月後才變活期)。然後你的投資組合V會有10-40%是定存(或其中一半用短期債卷),其餘放兩至四種指數基金(可以參考這篇投資用指數基金,不用想,不用煩來選基金)。
  7. 一年後你可以提出的最多金額是 E * (1+4%) = E1,4%其實是通脹,所以你之後每年可提出金額是E1 * (1+4%) = E2,  E2 * (1+4%) = E3, ...E4...留意E和V在第一年年頭後就再沒有一定佔比的關係了。那些E都是每年可提取的最大金額,所以你可以選擇提少一點就少一點,但千萬不要提多。
  8. 回到第一年尾。你的投資組合V會產生一些股息和利息,提出E1,不夠的話,先不要做任何再平衡,先看看V減去足夠的錢給提取後,用C%和S%計出新一年的定存金額和指數基金金額,然後根據每部份的差額去做買賣作調整,做到再平衡的作用,多餘的現金用來提出E1。如果買賣的金額是少於港幣$20000,還是不要動好了,手續費貴。
  9. 下一年再重複8.
我具體模擬一次,避免說得太抽象太難明。假設你的退休金是一千萬港幣,每月預計用三萬,即首年E是$360,000。V一開始是($10,000,000 - $360,000) = $9,640,000。E/V = 3.734%,少於4%,可以了。E乘10是37.34%,當35%好了。指數基金我選香港上市的2800盈富基金和3140領航標普500。即一開始,我將$360,000放入銀行活期為來年的支出,將餘下的9,640,000,分35%去定存,65%一分為二投資2800和3140。十年的操作見下表(每年的定存回報假設不變是1%,指數基金股息2%,指數基金升幅每年平均複式4%但每年亂作)﹕

根據這個表,一年後,你要賣出$166,325值的2800,賣出$72,335的3140(股票買賣只能一手一手交易,所以數字是大概),加$23,321做定期。連同股息加利息$159,060,你在這個投資組合的提出就是$166,326+$72,335-$23,321+$159,060 = $374,400,和預期一樣(第一年的$360,000乘(1+4%))。這個模擬是根據指數基金每年平均複式回報6%,其中2%股息,4%是升幅,可以看到就算支出一開始只佔投資組合少於4%,但20年後已經去到16%以上,這個佔比之後會上升得更快,所以謹記,每年的支出最好盡量少,盼望退休金或遺產夠大。

2016年9月7日 星期三

愛孩子就不要縱他們

今天看到這篇關於教孩子的,太好的一篇文,直接轉(一開始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就不用追究了)﹕
一哭闹就心软,看看这对父母做的蠢事。
最近有个宝妈在群里跟我们说“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哭闹就迁就,否则害人害己呀!”她随后给我们分享了她亲戚发生的事:
年幼的孩子好玩,什么事情都要尝试。高速路上,一对夫妻带着3岁的儿子出外旅游,车辆行驶在高速路上,当时路段没什么车,孩子说想摸摸方向盘。孩子的爸妈一开始拒绝。
没想到孩子哭闹起来,孩子妈妈心软,说:“反正路上没什么车,你就让他摸一摸!”当孩子摸了一下没过瘾,还想像开摇摇车一样转一转方向盘,被孩子的爸妈拒绝。
没想到孩子又哭闹,孩子妈妈跟丈夫说:“你在一旁看着,手扶着方向盘,如果有危险你也能及时阻止。”孩子开了一会,爸妈让孩子回到后座位。
这时孩子又哭闹了,孩子妈妈受不了孩子哭闹,说:“好吧再给你开一会……”结果没多久车辆刚好过桥,一不留神车子撞破围栏直接掉到了河里,一家三口全部遇难。警察后来在孩子妈妈的手机里找到了这段视频,因为孩子的哭闹,慈爱的妈妈一步步让他们跟死神靠近。 
孩子一哭闹父母就妥协,类似的事情在无数家庭每天都上演:
吃饭前不许吃糖,但孩子哭闹着说一定要吃,心软的大人骂咧咧:“给你吃给你吃,等下如果不吃饭看我不揍你!”孩子如愿以偿,即使等下不好好吃饭,也能如法炮制逃过责骂;
商场里,妈妈说:“不可以再买恐龙,家里已经有很多恐龙,而且家里很多玩具你都没玩!”孩子哭闹滚地,“我就要我就要!”大人一脸无奈牵着孩子从货架上取下了一只绿色的恐龙玩偶;
游乐场里,“爸爸,我还要玩小火车……”爸爸拒绝后孩子开始哭闹,跺着脚抽噎着,眼泪鼻涕横流,面对路人怪异的目光,这爸爸窘极了,只好再去买一张票,孩子这才破涕而笑;
大人给孩子泡了牛奶,孩子喝了几口后说不喝牛奶要喝饮料,大人不答应,孩子开始哭闹反抗,大人因为孩子的哭闹而极度厌烦,“好了好了,别哭了,给你喝几口……”结果孩子一下子喝了半瓶,牛奶也喝不下去了……
这些情形跟马戏团的训练动物非常像,孩子就像一个驯兽师,“调教”着大人
海豚为什么能跳水钻圈?这是因为训练员在圈的这头放上食物,海豚通过钻圈多次得到食物后,就知道钻过这个圈就能得到食物,那么当训练员将圈朝水面放时,海豚就能通过钻圈跳出水面,因为对海豚来说,“钻圈”=“食物”。老虎跳火圈、黑熊舞蹈的训练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的孩子比动物聪明,因为一次次地通过“哭闹”尝到甜头后,他们把“哭闹”使用得炉火纯青,对于孩子来说,“哭闹”=“达到目的”。大人在面对孩子的哭闹时一次次无原则地心软妥协后,结果无数大人被孩子这一“杀手锏”制服。很多家庭对孩子的哭闹,是从“心软”到“反感”再到“愤怒”变化的,以至于后来家长感觉孩子像脱缰的野马蛮不讲理,大人最后堕入了不打骂就管不了的无边深渊,遗憾的是大人正是这一结果的始作俑者。
那么,面对经常以“哭闹”要挟父母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应对?如果你不想向孩子妥协,又想快速结束这一窘况,又不至于给孩子带来不愉快的情绪,请学习这位妈妈的做法,效果超赞!
一妈妈带着孩子逛商场,孩子被商场里的超人吸引住了,妈妈拖拉硬拽都不行,孩子干脆往地上一躺,一把鼻涕一把泪哭闹一定要妈妈买超人。
妈妈不愠不火,“哇,前面有好美味的水果捞呀!妈妈好想吃呢!”孩子止哭,凝神在听,“这样,妈妈今天只能花XX块钱,给你二选一,你如果选择超人的话,等下就不能吃水果捞了,你只能看着妈妈吃!但如果你选择吃水果捞,咱们赶紧去,你可以点你喜欢的椰奶芒果捞,妈妈点……”
“我两个都要!”
“不行,只能选择一个!”
“我要超人!”
“不准反悔哦?”孩子信誓旦旦点头。
结果当孩子欢天喜地地拿着超人,然后落寞地看着妈妈吃着喜欢的水果捞,孩子不甘寂寞地恳求妈妈:“给我吃一口吧!”
“不行!你自己选的。”
最终,孩子眼巴巴地看着妈妈将美味的水果捞吃光。
“哎呀,妈妈,我好像也不是很喜欢超人!”
“不喜欢也没办法,下次再选吧!”
孩子眼泪都崩出来了,相信他下次能做个更好的选择。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后,孩子也变得理智和讲道理了。
“规矩”+“选择”就是应对熊孩子蛮不讲理哭闹要求的法则。
其他情形呢?如果孩子饭前吵闹着要吃糖,可以让孩子选择饭后吃酸奶蛋糕还是饭前吃糖,只能选择其一;如果孩子吵闹着要坐小火车,你可以跟孩子说如果再坐小火车就会丢失了吃麦当劳的机会,让孩子选择;如果孩子吵闹着想喝饮料,你可以跟她说如果选择了喝饮料就不能享用醇香的自制酸奶,让孩子做选择……
事实证明,在新的选择面前,孩子们往往偏向于选择后者。父母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后者的选择,设置的原则是孩子喜欢并且父母愿意发生的。 
最后提醒的是,上面的方法不适用于1岁内的宝宝
因为1岁内的宝宝通过哭闹来告诉大人,自己饿了、冷了、尿湿了,他们还通过哭闹让父母拥抱自己来得到安全感,对于1岁前的孩子来说,哭闹是他们的重要表达方式。但如果一个会说话的孩子,还通过哭闹而不是说话来表达需求,这就是坏习惯。

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

不要太早學投資理財

在一本台灣書三大叔樂活退休術裡,其中一個作者施昇輝說他在出了第一本書只買一支股,勝過18%後,受邀請去演講。他發現台下年輕人超過八、九成,所以不太開心。因為他怕年輕人們把「理財」當成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怕他們都只想找到一條捷徑來快速致富,做以小搏大的英雄,不好好利用時間增進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語言能力,不在下班休假時來交朋友培養人脈,耽誤了工作前程。在現時「價值投資」滿天飛,齊來做「財自」的這個年代,我覺得施昇輝先生說得實在太對了!

年輕人真的不用花太多時間學投資理財,只知節儉就好了。有人以為間中用手機看一看網誌不礙事,但正如我之前一篇網誌小心資訊氾濫所說,時間就是這麼一點一點浪費掉的,上網看東西,是真的會上癮。上網看網誌關於投資,因為不用太費腦力,又好像學到不錯的知識,以為時間用得其所,實在是大錯特錯了,讓我來解釋一下為甚麼。

假設你剛畢業,月薪$15000,年薪$180,000。如果你把平時的時間精神都放在工作上,增值自己,擴展社交圈子,兩位數的加薪不難做到。假設你第一年加薪10%,第二年轉工加薪20%,那即是每年加薪15%,第三年你的月薪差不多是$20,000,一年來說比你$15,000的月薪會多$60,000儲蓄(12 x [$20,000 - $15,000])。如果換個角度,你把平時的時間精神放在投資,我當你有天資,很快學有所成,達到巴菲特水平,達到每年比指數回報多10%(這是巴菲特在2015年致股東的信的數字),你用你第一年儲到的錢,假設$100,000,你只比不用想不用煩的指數基金回報多了$10,000,跟$60,000差太遠了。況且,如果你學投資那麼行,工作上努力的話成績一定不會差,大學生畢業三四年後人工到$30,000不會太難,這還沒包括你轉工的sign-in bonus!如果你起薪點高,你用時間去努力工作的回報比投資會更加高。如施昇輝所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用在工作上可以,用在投資上,真的很說不準。

所以說,年輕人,不要太早花時間學投資理財,專注工作才是王道。平時只要節儉就夠,中國人天生就懂,不用學。儲起來的錢在夠兩個月生活費放在銀行做應急後,其他放到指數基金例如月供盈富基金(看投資用指數基金,不用想,不用煩)就好。因為你是每月放錢去投資,連再平衡(rebalancing)也不用做。

那要幾時開始學投資才化算呢?說真的,除非你很喜歡投資,不然你專注工作上然後拿到工作的成功感就好,錢放指數基金夠你有小富的了。如果你對錢有特別的渴求,那等你可以用來投資的本金夠多才開始學投資吧。至於幾多,你可以用這條方程式(以港幣計算):
Max(25000, S) x 0.1 x 12 / 0.1 = C
其中S是你月薪,C就是計算出來的本金,Max(25000, S)代表取25000或你的月薪,視乎哪個較大。這條方程式簡單來說就是當你本金有$300,000(或本金等於你年薪,視乎哪個較大)之後,才開始學投資。方程式的假設是你在月薪$25,000後再大幅加薪的機會變小,用時間來增值或學投資的trade-off是10%的加薪(方程式裡的第一個0.1)或投資有高於指數10%回報(方程式裡的第二個0.1)。如果你的工作封頂位比較高,例如工程師,應該用50,000,不是25,000,如果是醫生,那就用120,000。

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給別人有建設性的答案

每次去Quora或知乎,我也會禁不住對一些詳細又有想法的答案肅然起敬。例如巴菲特怎樣投資,或是一些很「行」的問題如甚麼是賺一百萬的最好方法。那些問問題的人可能只是隨口問問,可能很懶,不自己做功課,但那些答的人真的很用心,很詳細。我不知道是甚麼原因(其實我知...)他們願意花那麼多時間去答一個素未謀面的人的問題,但他們真的令我深受感動。

相反,我有時網上看到一些看上去很有學問有智慧的人,他們答問題的質素實在是強差人意。例如你問「甚麼叫馬太效應?」,他們會答「可以看聖經」,或是回你一個問題「為甚麼想知道?」,甚至弄一個lmgtfy,還有些是直接說你懶,說你是伸手黨,也有些是擺出一個高人的姿態,說句「你自己做功課吧」。那些亳無建樹的答案浪費人時間,充滿負能量,而且一開始就給別人定型了,只會疏遠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對,他們沒有義務去為別人解答問題,但我們是不是凡事都要有回報才去幫別人呢?

要做一個社會上有用的人,做一個帶給這個社會正能量的人,由今天開始,想想怎樣給問問題的人和其他看到問題的人帶來價值,給別人有建設性的答案吧!這樣你不但會得到更多人的尊重,還會對你自己的個人知識有所增長,因為當教別人的時候,你會實際地把你的知識寫出來,你會發覺到可能你的知識裡都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這可是一個給你自己學習的機會呢!

要寫出一個好答案,有些技巧要注意,下次你要幫人解答問題的時候,看看以下有哪幾樣可以幫你去寫出一個令人為之讚嘆的答案吧(其中一些取自10秒內言之有物的即答思考法):

  • 假設問問題的人是真心的想得到答案,得到幫助,不要覺得他懶,你要保持心境正面。
  • 想想如果你是問問題的人,你會想得到怎樣樣的答案。
  • 可以給別人說一下你用甚麼角度或立場去答這個問題,例如別人問一間食肆的魚蛋怎樣,你可以答「根據我吃魚蛋多年,每個月超過50粒在不同店舖的經驗。。。」,或者是「我沒有親自吃過,但我聽朋友說。。。」
  • 盡量具體,少用一些抽象的字,例如單單的「很好」。
  • 可以間中引用一下別人,尤其是名人,說過的話。
  • 盡量詳細,想一想別人看到你的答案會可能出現甚麼疑惑。間中用比較,可以令答案更豐富。
  • 看清楚問題的各個部份,最好每一個部份也答到,如果有些答不到或不想答的話也指出來,不然別人看到你答得很用心的部份會想讚你,但看到你沒答到的部份會有一種「你有沒有認真看問題」的感覺。
  • 如果問的問題很抽象,或者是典型的每個人都不同,例如「現在是不是入市買股票的時機呢」,你要克制自己懶懶的去答「每個人不同,你要自己做功課」的沖動。正確的應對是給別人一個,或幾個具體的例子,例如「你可以看看你的錢幾時要拿回用,如果可以放三年的話。。。」
  • 如果你讀過甚麼書或看過甚麼跟問題有關,可以提議給別人。
  • 勇敢地說出自己也不清楚的地方,給人知道你的答案哪些地方是你較有信心,哪些地方他可能要再「另請高明」。
  • 按「發出」之前,把自己寫的看一篇,看看有沒有錯和遺留。
  • 先把要答的寫在有儲存的地方上如Google Docs,那就不會丟了未發出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