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精明地買保險

每個人都應該買保險(為甚麼要買保險?),但可惜的是有些從事保險業的人只向錢看,而不是從客戶的需要出發,加上本身財商未必夠,對公司的產品未作多研究,故而未能夠給投保人適合的保險產品建議。如果因為一些不合格的保險經紀,使你對保險郤步,那就太可惜了,所以我用自身的經驗、比較,加上讀完錢難賺:保險別亂買的建議,在這裡分享一下怎樣精明地買個人保險。免責聲明: 我不是保險從業員,沒有任何關於金融或保險的牌照,這篇文章是純熟我的個人意見,概不構成你的個人建議。

首先,要知道人生有甚麼是可能需要保障的:
  • 早死
  • 生小病
  • 嚴重疾病
  • 傷殘、失去工作能力
  • 退休

跟著,就要買對買夠。我會從優先次序去講怎樣去買對買夠每樣保障。留意一點,如果你是做父母的,我這裡主要講的是做父母的保障,因為父母的保障一定是優先。在後一點的地方會講子女的保險要怎樣買對買夠。

I. 醫療、住院


除非你一下掛掉,不然發生甚麼意外,或患甚麼疾病也一定會經過醫療和住院。如果沒有這個保障的保險,連治好的機會都沒有。幸好,一些國家或地方,如香港,有免費或廉價的醫療保險,或是有可負擔的政府醫院可以看診。有些公司也會為雇員提供免費或廉價的醫療保險。如果你是屬於這幸福的一群,可以直接跳去看下一個保障。

醫療和住院最重要的是確保支出費用在可負擔以內,而且是在短時間內可負擔,因為在時間上你是沒有選擇的。一些小病小痛只需要一千幾百,負擔得起就不用買保險了。以下是一些買醫療和住院保險的建議:
  • 如果有選擇的話,買有墊底費(deductible)的,因為便宜很多。
  • 買實報實銷型的才可以確保"買夠"
  • 住院現金(是保險公司額外給你的現金,不是住院費用)不是很重要,因為用短期儲蓄來應付不能工作而損失的收入更化算。除非沒得選擇(所謂的「送俾你」),不然還是不要另外買,平時儲好等同家庭三個月的支出就可以了。
  • 最好買有「免找數服務」的,不然要自己先付的話,保險的作用大減。
  • 買每幾年續保的消費型更化算,通常是三到五年。記住,一定要買保證續保的。
  • 如果沒保證續保的消費型,那只好買終生(沒有終生的話也應該可以保到100歲)
  • 除非家族有前科,不然一些對某些疾病有額外醫療保障的不用買,例如癌症治療。我會建議用危疾保險來保障嚴重疾病的風險。
  • 有一些計劃是連人壽保障的,最好避免,因為費用高很多,往後的章節會講怎樣保障早死的風險。

II. 傷殘


傷殘、喪失工作能力是人生最大的難題,因為不但平時生活可能會有額外支出,還喪失了賺取收入的能力。這個保障比早死還更重要,因為你活了下來就要面對將來的人生,而這個人生是你從來沒有面對過的。

保額方面主要看你預計每年支出多少,包括你要照顧的人的支出。假設每年支出是Y,那根據我之前的退休理財一文(永久傷殘和提早退休分別不大...),你需要大概26倍Y的保障額。如果你有債務在身,例如房屋貸款,那你還要把這個債務加上去。假設你房貸三百萬,預計每年支出$12萬(每個月一萬在沒有住屋問題下應該夠用了),那你保障額就要$3mil + 120,000 x 26 = $6,120,000. 

以下是幾個要點:
  • 很多公司有幫雇員買意外傷殘,加上你其他積蓄,所以你需要買的保額可能沒那麼大。
  • 因為意外傷殘保太便宜,保險公司未必有獨立的意外傷殘賣。你可以和人壽一併買,反正保障額的需要差不多,分別是人壽需要的保障額不用包含你個人的支出...
  • 有消費型就買消費型
  • 意外傷殘保便宜,而且意外傷殘是人生難題之首,身心受創,日常生活也需要額外的照顧,錢鬆動又有消費型意外傷殘險的話,可以買多一點,到以後有其他投資做支援時可以慢慢減少保額。
  • 計支出時如果你沒有親人可以照顧你,要計入請護理的費用。有一種保險叫長期護理險,但這種保險索償比較嚴格,費用又貴,我不太建議。
  • 很多國家地方對永久性傷殘有長期輔助的,這個輔助的額度可能會受資產影響,所以計需要的保障額時要注意。
  • 留意一點,保險公司通常會分開意外引致的傷殘和疾病引致的傷殘,意外引致的比較重要,應該優先買,疾病引致的傷殘通常是受危疾保險所保障,也是越早買越好。

III. 危疾


其實危疾和傷殘同樣重要,不過傷殘會大大減低工作能力,而患上危疾通常還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所以危疾稍為次要一點。這個保障比早死還更重要,因為你活了下來就要面對將來的人生。

危疾的保險通常比較貴,消費型所保的年期可能又太低(見過只保到75歲)或不保早期疾病,所以要買對買夠還是挺困難的。危疾的好處是理賠方面算是比較直接,一「中招」基本上開張醫生症明就可以賠,未有醫療支出前就已經有錢到手,所以也是每個人應該要買的保險,以下是幾個要點:
  • 因為保費較貴,保障額的目標不是用來提早退休,而是對患病費用和長期藥物的一些對沖,建議保障額是十倍每年生活支出,最少也要有港幣一百萬。
  • 買的範圍就算貴一點也要越大越好,早期疾病一定也要有。
  • 可以單獨買的就不要夾雜其他保障。有時難免夾雜一些人壽的,例如危疾保障額一百萬,加人壽保障幾十萬的還可以接受,如果危疾保障和人壽保障額度是一樣的話,保費會很貴,盡量避免。
  • 有消費型就買消費型,記住要保證續保的。
  • 有時要在保障範圍大、保障額、和保費之間作出平衡,那可以買一份保障大的危疾單(保障大通常沒有消費型)但保障額買低一點,再加一份消費型買保額大一點。
  • 只有返還型的其實也可以買,小弟就是因為想要保障大的關係買的是返還型。一些返還型會在頭十年給你一些bonus,35%至70%都見過(早中招有奬賞,不知哪個人想出來的...),如果你錢不夠的話可以把需要的保障額連這個bonus計算在內,因為保險主要是為了保頭十至二十年,之後用自己另外的投資可以抵禦風險。
  • 有些疾病如早期輕微的疾期可能只賠保額的一部份,不是100%,你要看清楚你的保額夠不夠用。
  • 豁免保費附約(保險人於契約繳費期間內,若發生特定保險事故,保戶免繳保費而使保險契約繼續有效)一定要加,費用通常很低。
  • 現在保險都會每年給你加保費加保障的選擇(好像叫增值權益附加條款,英文annual escalators),通常是根據通脹,如果你連續兩年拒絕就會除消這個權利。我個人建議是每年都同意加,因為其實這個算是一個小福利。假設你30歲保額一百萬要一萬保費,如果保額變成105萬,那保費$10500是合理。如果你申保時是31歲而保額要105萬的話保費一定比$10500高一點,因為年記大了一年。增值權益附加條款的那個選擇不會因為年紀大了保費特別增加,只會跟保額增加的百份比一樣,所以算是幾化算。
  • 有些危疾可以有多重保障,即賠償了一個疾病後還可以賠多幾次其他疾病,我個人是不建議買這個的。先不說你一生人中幾樣危疾的機會有多少,那些多重保的保費很貴,分分鐘夠你買多50%至兩倍保障額,所以不如直接買高一點保障額好過。

IV. 早死


如果你是家中負責賺錢的成員,這個一定要買,保障額是家庭負債加家庭年支出(當然是沒有了你的存在的支出...)的26倍,讓家人可以用退休理財一文的方法在你離開後去維持生活。如果不夠錢的話其實也不用要買年支出的26倍,因為一般家庭都會有成員長大可以賺錢,用保險金維持生活的需要應該是會慢慢減少的。

不過,記住不要假設你的另伴侶可以從以前不上班到你離世後可以去上班賺錢,因為你的離開已經為家庭帶來悲哀,如果還要大大改變家人的生活,實在是太難為他們了。再加上,原先不上班的伴侶可能是有照顧其他家庭成員的責任,上班的話這個位置就會懸空。

其實人壽保險不太貴,保障額買高一點沒關係,不過記住買消費型的,買保證每年續保的。消費型和返還型的保費差很遠,買消費型的人壽,留剩下的錢自己投資就好,例如買指數基金

V. 退休


用來退休的保險主要是儲蓄和年金。以我經驗那些儲蓄險唯一的好處是比定期存款回報高,而且回報也有一定程度的保証(每年都是正回報),不過因為費用高(隱藏費用很高,你看不到的,在回報上反映了高費用,可以看用DCF來比較保險的回報來自己計真實的回報),我是不建議用儲蓄來做主力儲錢。我對儲錢退休的建議是買指數基金

年金的費用高,不建議。

VI. 其他保險


A. 旅遊


一定要買,記住買保障範圍大的,要省這些錢的話不如直接不旅遊。

B. 儲蓄


有些保險產品是為了短期儲蓄,五年到十年就有可觀的回報(比基金低但比定期或政府債卷高),這些如果有需要的話例如儲錢結婚買樓是可以考慮,不過你要計清楚回報是多少,坊間有誤導性的產品很多。

C. 車險


第三者保險一定要買比法定更高的保障額。小弟的第三者保險在美國跟Geico買,買的是最高的保障額$500,000 USD,不貴,要省也不是省這個。反而自己的財產可以買低一點甚至不買,人身也不用買太高,因為有其他保險。

VII. 子女的保險


子女因為沒有家庭的責任,所以保險主要是為了醫療和治病的費用,即是醫療、傷殘和危疾。記住,身為父母的先買,有餘錢才幫子女買。人壽保險其實不重要,把錢留著來自己做投資更好,不過你可以幫他們買一點來以後給他們做成人的禮物,借機會給他們一點風險知識,這樣的話人壽就買返還型的,買消費型的沒意思。

其他一些買保險時的建議


普遍來說,消費型的保險更化算,從經紀得到較少佣金這方面就可以推算到...不過返還型的保障通常大一點,在審批方面也鬆一點,所以有時也只好買一些返還型的,另外再加一些消費型的加大保障額。

有些產品是幾樣保障都有,例如危疾加醫療加人壽,我覺得它們在各樣的保障都不夠,保費較貴,盡量避免。

現在很多保險都有多種年期可以選擇,如果你計一計IRR的話可以發現其實終生付費的更化算,不過知道只要交幾年就不用再交保費的感覺就和早還房屋貸款的感覺一樣是挺爽的,兩者作出平衡,我自己選20年的,算是一個金錢回報和心理舒服之間的一個妥協。

買保險主要有三種渠道:銀行,中介,和保險公司自己的經記。人壽的話從哪一個買也沒關係,反正容易理賠,其他的話我強烈建議跟保險公司自己的經記買,因為理賠方面他們同後勤的溝通好一點,而且公司和同事會給他們公司產品理賠的經驗,所以在理賠方面把握好一點。保險經紀是一定會希望你可以得到賠償的,因為想賺口碑,反正出錢的是公司。

跟大型和歷史悠久的上市保險公司買,因為大的保險公司有多些人看著,他們較不敢亂買產品,在賠償方面群眾壓力對他們的效果也更大。

4 則留言:

  1. 非常有用的文章,多謝早月兄的分享

    我都寫過人壽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文章,大意和早月兄的差不多。之後如果買危疾必定會參考早月兄的意見。

    保障家人的人壽保險

    遲來的醫療保險

    回覆刪除
    回覆
    1. 想不到我們的想法那麼近!

      做香港居民,醫療保險確實是食之無肉,棄之有味。我很少看醫生,聽講公院病情急的話也挺快的。如果是真的大病,除非買很高保障,不然最後私險保障額爆了後還是會走回公院。另一方面,私院不用排確是事實,一些病是早看早醫好,等公院有機會小病變大病。

      折衷辦法可能是為家中的女士買醫療,男的不買,因為女的壽命長,而且女性病會多一點。

      刪除
    2. 醫療保險都係為左有病可以快些治理,大件事都係要靠公立醫院

      你提議的折衷方法不錯,除了你講的兩個原因之外,我認為作為男人,要慳都應該慳自己先,有能力都應該比女士好少少。

      刪除
  2. 寫得很清楚,謝謝分享。

    的確,保險用錢需要依照不同對象的優先次序,以及自身的資源來做最適當的安排。

    回覆刪除